菜单按钮

湘西州博物馆·非遗馆

明土家族八部大王庙门楣"八部大王"铭文石碑

制造年代:  

藏品部类:文物藏品

功能类型社交宗教礼仪用器

文物材质:棉麻纤维

装饰图案:植物,自然

成型工艺:雕刻

藏品铭文:八部大王

文字类型:书写体、中文、楷书

藏品制造:保靖县拔茅乡

藏品人文:土家族

入馆时间:1979年

来源单位:湖南保靖县拔茅乡

馆藏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博物馆民俗展厅


藏品详解

八部大王祭是流行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流域保靖县、龙山县、永顺县、古丈县土家族民间先祖祭祀活动,它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三日或六月六土家年进行祭祀祭祀祖先八部大王涅壳赖。

"八部大王祭"在土家族中世代流传,由来已久。八部大王庙碑叙述其历史沿革说:"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名为八部者,盖以威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说明当时土家族地区共八个区域"峒"。土家祖先八个儿子,各为一峒首领,八峒各有其首领,而土酋涅壳赖(保靖县首八峒人)被公推为首,故名八部大王 ,后人立八部大王庙以示纪念,庙中届年必行祭祀,称"八部大王祭"。

"八部大王祭"祭祀活动蕴涵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每年祭日不仅首八峒驻地的土家山寨群众蜂涌而至,龙山县、永顺县的土民也为之肩挑背驼,扶老携幼前往这就是湖北省来凤县河东乡摆手堂碑记载的这种祭典辐射为源自同根同祖的向心力而"其威振乎保靖"的原因所在。

"八部大王祭"有其独特的祭祀程序,先由寨老放话,择时而行继之有掌坛师与临近梯玛的协调配合举行祭仪祭祀中的民俗表演的多样性的整合,调年时的毛古斯,梯玛神歌、摆手舞、杂耍、戏曲(花灯)的综合展示将祭祀活动推向高潮。"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是其真实写照。

明土家族八部大王庙门楣"八部大王"铭文石碑呈长方形,通长148厘米,通高76.5厘米,正中铭文为“八部大王”,两边浮雕两只龙相对,上部正中浮雕图案为一龙,下部为云水纹饰。这是土家族摆手堂的门楣石碑,极具民族特色。八部大五庙对研究杯流域文化和土家族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979年,州博物馆林时九,刘长治  谢心宁在保靖县拔茅乡土家族摆手堂将其废弃的门楣“八部大王”铭文石碑征集入席。

2006年06月06日,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张恒萍等8人为此文物作鉴定,鉴定为一级文物。